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38拥国内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市场,同时有着MAU超4亿的360浏览器
对于某些行为,适用民法和行政法还不足以惩戒加害人,起到预防的效果,才考虑适用刑事手段。
很多信息会为了保护国家安全或者法律执行而被政府机关拒绝披露。然而,本指南中所建议的简单程序满足就《信息自由法》提出信息公开申请的最低要求。
依据该机关的细则提出的申请将会更快速的得到回复。政府机构也可附加其一直以来拒绝修改原因。第一类是如果在特定截至日期前如果不能获得需要披露的信息,某个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将会受到即将发生的威胁。档案系统是《隐私权法》所特有的一个概念并且需要进一步解释。该申请信必须明确就哪一个《信息自由法》信息公开申请提出复议。
第二, 每个机关必须发布通知公众所有的档案系统。审查是指检查文件是否其某些部分属于免予披露的信息。在美国,行政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制定行政规章、颁发行政许可和行政裁决。
但《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对两者的规定却有轻重之分,即对检查作了更加严格和明确的规定,如对重要检查事项的规定,而对调查的规定则相对较少,同时赋予监察主体在做出检查行为时的具体职权,规定行政监察的检查事项由监察机关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监察机关的部署和要求以及工作需要确定。行政监察法还规定,对于重要检查事项的立项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备案,强调了检查制度从源头上的监督重要性并区别对待不同情形。而检查可以作为调查的先导乃至线索来源,但与检查对象的对抗性是不突出的,因此检查措施无需凸显强制力。但是,根据《行政监察法》中有关权限的规定,检查和调查结果都是监察决定或监察建议的依据,也就是说,检查和调查制度是一体两翼的一体,表现为检查和调查结果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必要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进行检查。在英国,行政调查更多被视为给予对即将作出的行政决策或计划持异议者一次事前申诉的机会。
在研究方法上,要遵循因时因地综合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例如,在研究检查和调查制度与监察实践的关系时,更多的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概括地说,执法、廉政、效能情况是监察对象行使行政权力的表现,在对上述三位一体的情况进行监察的具体职责中,第(1)项是检查,第(3)项是调查,前者强调令行禁止,针对法定规则的遵守和执行情况来发现和解决问题,后者强调有违即纠,查处违纪行为。[7]王连昌主编:《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84页。同时,受美国、英国等国外行政法学对行政检查和行政调查不加区分的影响,行政法学研究对于行政检查和行政调查制度一直存在着认识误区,并导致出现一些争议,比如行政检查、行政调查是否为同一个概念、相互之间是包含还是交叉关系等问题。
监察员以部长名义开展工作,对所在部管辖的范围都有调查权。第五种是行政机关在具体行使法律授予的权限时,为判断能否使用该权限而进行的事实调查或材料收集活动。这一系列的程序规定为检查制度量体裁衣,既确保这项制度的依法有序有效行使,又防止了此项制度因缺少规制而带来的不良后果。除此三项外,行政决策或政策解释,向国会提交立法议案,甚至单纯了解企业或个人行为是否违法都可以启动行政调查程序。
[2]参见监察部法规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释义》,中国方正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11]结合国外经验,研究我国的行政检查制度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第一,在宏观上,行政检查制度需要有其它要素和相关制度的支撑和协作,包括制度本身应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细致的可操作性,需要一些配套制度和主体制度的配合,如司法制度、社会自治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等。
行政检查制度和行政调查制度不仅是《行政监察法》规定的基本制度,而且关联着公共权力、公民基本权利、政府治理、行政行为等宪法和行政法学核心因素,关联着执法、廉政、效能等行政监察工作热点,关联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理论范式,同时,这一研究既能借鉴又能丰富行政检查、行政调查方面的理论成果,成为行政法学的理论增长点。在许多情况下,调查由部长任命的巡视员主持,持异议者和地方政府代表双方都可以传唤证人询问,对证人进行交叉询问,互相辩论,而巡视员的任务是听取双方意见,然后向部长建议。
英国的行政调查制度对我国行政监察法中的调查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重视调查的实质内容—证据的获取和意见的收集。【注释】[1]对此可参见马馼:认真学习贯彻新修订的行政监察法,进一步提高履行行政监察职责的能力,载《中国监察》2010年第16期。[4]尽管作为工具或手段意义上的行政调查与行政检查可能存在着交叉关系,通过调查的检查与通过检查的调查的概念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成立,[5]但是作为制度意义上的行政检查与行政调查仍须明确其性质与功能差异。这种事实行为在行政主体作出时对行政相对人的实体权利影响不大,但却对其程序权利能够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大致说来,软法规范主要有四类形态:一是国家立法中的指导性、号召性、激励性、宣示性等非强制性规范。[9]从上述定义不难看出,对于行政调查的理解虽然在调查目的、调查介入以及调查主体上有所分歧,但是都认同其作为一种资料收集活动的存在。
对于《行政监察法》中的调查和检查制度的具体适用,总体上说,可概括其为一体两翼加程序的模式:一体是两翼的协作,合二为一。在我国,行政检查多数情况下被称为行政监督检查,这使其在了解信息这一功能的基础上,多了一层督促的涵义,并能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结论,因而可以被看作是行政处理行为。
对于调查制度的程序,体现在行政监察法第31条中:首先,对需要调查处理的事项进行初步审查,认为有违反行政纪律的事实,需要追究行政纪律责任的,予以立案。再次,向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监察机关提出检查情况报告。
行政监察法对检查制度的程序规定体现在第30条中:首先,对需要检查的事项予以立项,具体所指在实施条例中有着明确的规定。下级服从上级是行政部门运作的基本方法。
(三)《行政监察法》中的行政检查与行政调查比较检查和调查都是对一定事实的了解情况,但在具体的效力、程序、强制性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区别。[8]这些不同的观点可以统一于行政检查的内容要素上,即对行政相对人或相对方是否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检查上。国家财政部在政府各部门和地方行政权力机关设财务监督员或财务核查员,负责核查各部门和地方的公共财政资金收支情况。但尽管两者存在诸多区别,行政检查与行政调查这两种制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二者统一于行政监察执法过程之中,也统一于为行政监察提供有效合法的事实依据上。
对《行政监察法》中的检查和调查制度的研究,既需要对法律文本进行描述式的解读,也需要对其理论基础和实践问题的阐述。这种行为为行政监察主体顺利开展工作并实施相关举措提供了合法性基础。
此外,《行政监察法》第18条第(2)项受理控告、检举,第(4)项受理申诉和第(5)项受权履行职责,均突出了在相应情形下开展监察工作的接受性或曰被动性,监察机关受理后,就由检查和调查制度一体发挥作用了。二是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中的法规范,它们通常属于不能运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非强制性规范。
政府的每个部均设监察司,由部长直接主管,主要任务是检查行政、财务和技术领域的运转情况。最后,作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
[13]Administrative law. Chapter 19 Investigations. www.lex-stat.com. 2007-07-20.[14]李莉:英、美、法三国行政调查制度的比较研究,载《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摘要】《行政监察法》中的检查制度和调查制度是行政监察检查权和行政监察调查权运行的载体。四是社会共同体创制的各类自治规范。(二)《行政监察法》中的行政检查权与行政调查权根据《行政监察法》的规定以及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职能设置,检查权、调查权、处理权和建议权就是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职权中最重要的四项基本职权,其中行政监察检查权与行政监察调查权构成我国行政监察检查制度与行政监察调查制度的权力基础。
但检查、调查均为监察机关需要依法主动履行的职责,即:根据法定规则,通过对以监察对象的行为而表现出来的执法、廉政、效能情况进行监察,查漏补缺,扶正纠偏,保障行政权力依法得到科学行使。[4]《行政处罚法》第36条规定: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
[15]参见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前言,2010年12月29日发布。作为制度意义上的行政检查与行政调查存在着性质与功能的差异,共同构成了行政执法监察、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目标实现的制度要素。
(一)关于检查和调查的职责《行政监察法》第18条全面规定了监察机关的具体职责,其中关于检查和调查制度的表达,首要的是明确:(一)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中的问题……(三)调查处理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它人员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三)关于检查和调查的程序有制度务须执行,执行务须规程。
发表评论